少年壮气拂云霓,马上鹰扬老未衰。荡涤奸凶仍好武,遨游江海更能诗。
池荒固自多春草,世乱偏惊见瑞芝。何况屯田有长策,曲江真足驻雄师。
题刘大观诗卷后。清代。刘鹗。 少年壮气拂云霓,马上鹰扬老未衰。荡涤奸凶仍好武,遨游江海更能诗。池荒固自多春草,世乱偏惊见瑞芝。何况屯田有长策,曲江真足驻雄师。
刘鹗(è)(1857年10月18日—1909年8月23日),清末小说家。谱名震远,原名孟鹏,字云抟、公约。后更名鹗,字铁云(刘铁云[1]),又字公约,号老残。署名“洪都百炼生”。汉族,江苏丹徒(今镇江市)人,寄籍山阳(今江苏淮安区)。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(龙川)之后,终生主张以“教养”为大纲,发展经济生产,富而后教,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。他一生从事实业,投资教育,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“教养天下”的目的。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、坚韧不拔,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。 ...
刘鹗。 刘鹗(è)(1857年10月18日—1909年8月23日),清末小说家。谱名震远,原名孟鹏,字云抟、公约。后更名鹗,字铁云(刘铁云[1]),又字公约,号老残。署名“洪都百炼生”。汉族,江苏丹徒(今镇江市)人,寄籍山阳(今江苏淮安区)。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(龙川)之后,终生主张以“教养”为大纲,发展经济生产,富而后教,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。他一生从事实业,投资教育,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“教养天下”的目的。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、坚韧不拔,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。
题董邦达西湖画册十四幅 其一 昭庆寺。。弘历。 招提湖北角,阅武便曾过。碧篆消新火,青松拿老柯。客心惜颓废,僧意冀檀那。欲拟从其愿,民财虑费多。
华亭道中。宋代。释道潜。 白水茫茫天四空,黄昏小雨湿春风。五更百舌催残梦,月到官河柳影中。
初夏遣闷三绝。宋代。赵伯溥。 何事东皇不暂延,祝融今日遽当权。匡床睡起浑无语,一握薰风入五弦。
赠尹惺麓参知阅兵海上四首 其四。明代。董其昌。 秀夺三峨挹锦官,主盟宁独在词坛。将因倚剑崆峒后,复此投醪渤澥宽。飞槛楼台灵气结,连营灯火落星寒。式微纵自嗟来暮,却喜鱼矶梦始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