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面铜花冷不收。玉人垂钓理纤钩。月明池阁夜来秋。
江燕话归成晓别,水花红减似春休。西风梧井叶先愁。
浣溪沙·波面铜花冷不收。宋代。吴文英。 波面铜花冷不收。玉人垂钓理纤钩。月明池阁夜来秋。江燕话归成晓别,水花红减似春休。西风梧井叶先愁。
水波清澈的西湖像一面菱花铜镜,好像谁将它丢在冷夜里不来收拔,哪位美人理出钓竿,将一弯纤细的月钩垂钓在湖中,月色澄明映池阁,夜来池阁秋风冷。
当年像双燕呢喃话归,清晨时劳燕分飞,各自西东,仿佛随着春意终结,水面上莲荷凋谢了艳红。瑟瑟西风吹过天井的梧桐,最感到悲愁的叶子先自飘零。
浣溪沙(huàn xī shā):浣溪沙,唐玄宗时教坊名,后用为词调。一作“纱”。 有杂言、齐言二体。
铜花:铜镜。比喻水波清澈如镜。古代铜镜刻有花纹,故称铜花。
纤钩:新月影,如钩,弯细的月影,约农历初二、三时的月亮。冷来秋:指比秋天还冷
水花红:水边红蓼(liǎo),也叫水蓼,茎叶呈红色。晓:清晨时分。
水花:荷花。春休:春天结束。
梧井:井,即露井,无盖井。叶先愁:树叶先凋谢。梧井,取前《解连环》(暮檐凉薄)“叹梧桐未秋,露井先觉”词意,因梧桐落叶最早,由其叶落,即知秋至。
参考资料:
1、(清)蘅塘退士选编.唐诗三百首 合订注释本:巴蜀书社,1992:489
2、陶尔夫,刘敬圻著.吴梦窗词传 吴文英:吉林人民出版社,1998.:285
3、上彊村民选编.宋词三百首注评:凤凰出版社,2005:240
4、(清)上疆村民编.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库 珍藏版 宋词三百首:陕西旅游出版社,2003:156
5、刘卉宇编著.宋词菁华典评:太白文艺出版社,2009:281
此词乃是借写西湖秋夜之景,以此来怀念旧人之作,全词造境清奇,情意深永。
上片寓情于景,绘出西湖秋夜清冷凄寂之景,奇幻优美。当时波平如镜,月影在水,而词人只觉得梧桐叶落,一派秋意,生动描绘了一幅清冷寂寥的秋景图。“冷不收”是词人的刻意之言,说铜镜被遗落在凄冷的夜晚没有人收。陈洵在《海绡说词》里说:“‘玉人垂钓理纤钩’是下句倒影,非谓真有一玉人垂钓也。”“玉人垂钓理纤钩”营造了一个虚幻美丽的景象,写词人看见月亮倒映在湖水中,湖面竟然出现了一位“玉人”。这位玉人就是传说中的月宫美人嫦娥。月亮是真实的景物,而湖面的“玉人”是虚假的,这一真一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,显示出词人的想象力非常丰富,而且具有人情味。最后一句说池阁月夜冷寂方知已经人秋。“月明池阁”,点明词人身在池阁,欣赏月明西湖之景,而“夜来秋”写出词人在池阁上辗转难眠,只感到阵阵秋风袭来,分外奇寒,暗喻内心的凄凉。
下片回首当年与情人离别的情景,以西风井边梧桐落叶的萧瑟景色渲染悲凉气氛。
词人与情人在拂晓告别,看见湖水上的红莲都凋谢了,瑟瑟的西风吹得梧桐叶纷纷掉落。词人取江燕、水花的意象,描绘了一个劳燕分飞,花自飘零人自悲的凄惨景象。“水花红减”描写了西湖水面上娇艳的荷花凋败的景象,词人感叹时光的流逝,暗含对情人的相思之情。最后一句写景,却不仅仅是写景,景中见情,将词人悲切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。“西风”句是指西风吹拂梧桐,树叶瑟瑟抖动,如同悲秋,暗寓词人对飘零身世的深深感慨。
全词意境朦胧而清奇,情深而意重。
吴文英(约1200~1260),字君特,号梦窗,晚年又号觉翁,四明(今浙江宁波)人。原出翁姓,后出嗣吴氏。与贾似道友善。有《梦窗词集》一部,存词三百四十余首,分四卷本与一卷本。其词作数量丰沃,风格雅致,多酬答、伤时与忆悼之作,号“词中李商隐”。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。 ...
吴文英。 吴文英(约1200~1260),字君特,号梦窗,晚年又号觉翁,四明(今浙江宁波)人。原出翁姓,后出嗣吴氏。与贾似道友善。有《梦窗词集》一部,存词三百四十余首,分四卷本与一卷本。其词作数量丰沃,风格雅致,多酬答、伤时与忆悼之作,号“词中李商隐”。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。
代蜀总过沔宴制帅。宋代。李曾伯。 皇天祚宋启真儒,手钥秦关镇蜀都。方策有之伊吕偶,规模如此汉诏无。军声劘刜归帷幄,王事驱驰在粟刍。把酒东湖需捷奏,伫催公衮醉西湖。
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一。。何绛。 自今歧路各西东,事与浮云失故踪。已觉逝川伤别念,更来清镜促愁容。星霜渐见侵华发,火影应难到洞宫。最是不堪回首处,隔江吹篴月明中。
题徐贲眠云轩图用高季迪韵。。弘历。 明季能诗家,孰与渤海俦。偶然披此图,喜复晤青邱。纱幮对快晴,爽风荡轻裯。胡乃滃勃云,不离几案头。妙哉施可堂,眠云意何悠。幼文图成之,老笔殊难侔。昔读大全集,旷若乘虚舟。末由涉其籓,如望沧瀛洲。是诗久成诵,叫绝杯屡浮。乃今见手迹,动我逸兴幽。由来出伦材,美备原可求。诗情鸟云飞,字法龙空游。适然成三绝,展卷不忍收。曾闻白云亭,高躅传郭休。亦越浮云诗,閒澹忆苏州。古人渺其远,谁能胜一筹。正如彼行云,踪迹难延留。云留固已佳,与之偕由由。云去亦云得,绝无得失愁。虚堂清昼閒,无梦寻庄周。拈来一赓韵,讵论工与不。惟以纪时日,乾隆丙寅秋。
扃岫为张支使作二首。宋代。姜特立。 老去林泉属我,时来轩冕输君。正好南冥运翼,未用北山移文。